研究团队实现快速可靠的室温磷光手性识别
2024-05-17 11:11:24
•
来源:
导读 中国科学院(CAS)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张国庆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子固体传感器,能够在室温下快速手性识别天然氨基酸磷光(
中国科学院(CAS)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张国庆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子固体传感器,能够在室温下快速手性识别天然氨基酸磷光(RTP),克服了传统发光方法中结构互补性和通用性的限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客主掺杂RTP系统在下一代光电子学、高对比度生物成像和手性识别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人们对手性部分 RTP 系统设计的日益关注,理解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变得至关重要。
利用手性在自然进化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更丰富的光谱方法来理解分子手性、激发态和电子自旋之间的相关性,将阐明基本原理并推动创新技术变革。
在2023年发表的早期工作中,张教授团队首次发现并命名了手性选择性磷光增强(CPE)现象,揭示了分子间能量转移的手性依赖性。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提出了一种更通用的传感方案,可以快速识别 RTP 的手性。他们发现氨基酸在温和条件下与高反应性2-萘甲酰氯反应,形成手性能量受体。该过程使三线态能量供体介质中 RTP 的产生变得敏感。同时,L-苯丙氨酸衍生物作为通用三线态能量供体,在大规模生产和纯化方面具有优势。
团队初步确认了CPE系统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掺杂比例下,荧光增强因子均较低,为1.6~3.2。然而,在相同条件下,RTP光谱的增强因子显着增加。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