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宗馥莉,不买娃哈哈!这一次,娃哈哈大公主赢了
可以说,最近两天的流量女王非宗馥莉莫属。
7月18日,一张“致娃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在网上流传,主要内容为部分股东对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宗馥莉的经营合理性提出质疑,使其无法继续履行对集团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职责。然而,仅仅过了4天,娃哈哈再发声明,经友好协商宗馥莉决定继续履行集团相关职责,宣布回归!
“友好协商”四字被网友拎出来单独讨论,秉持“越强调什么,越没有什么”的原则,网友认为,“事情闹得人尽皆知,最后恐怕不是友好协商出来的结果,而是非常激烈的内斗以后,权衡各方利弊之后的结果”。
据了解,离职声明传开之后,网友们“没有宗馥莉,不买娃哈哈”的团结举动对娃哈哈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以至于娃哈哈昨日晚间直播背景一直悬挂着宗馥莉的复职公告。
股权或是束缚宗馥莉的牢笼
“少主镇不住藩王”、“以退为进,高手”、“极限反击,这才是商战”……官方自然不会把此次事件中的真实纠葛与外界交代,毕竟利益与人性叠加而成的故事往往不那么好看。但凭借多年的经营口碑与大众情怀,90%的网友评论表示“支持宗馥莉回归,有她在的娃哈哈才有灵魂”。
据知情人士吐露,此次宗馥莉离职最主要原因是与其他股东存在上市目标分歧。
众所周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有“四不”原则,即“不上市、不贷款、不设副总裁、不做房地产”。
宗馥莉则为上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过程中由于股权问题,才导致现在的局面。甚至在离职消息公开后,宗庆后胞弟宗泽后在朋友圈公开表示:“是件好事”。
宗泽后认为,宗馥莉最大的问题是接班娃哈哈不应该考虑如何做大规模,如何赚钱,“她首先要考虑是如何做好事,做慈善?让所有人都认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也可以发现很多人才,自然而然让大多数人认可你的接班。她却反其道而行之,火力四开,锋芒毕露,应了古语:刚易折。”
公开资料显示,宗馥莉出生于1982年,14岁便被父母送去美国马力诺高中读书,18岁又进入美国洛杉矶佩伯代因大学就读,2004年学成回国进入娃哈哈,从车间一步一步做起。
“80后”、“留美”、“大公主”、“浙商”,当各种标签贴在宗馥莉身上,就注定她不会是一个循规蹈矩,只走老路的人。回国后的宗馥莉,部分观点、管理方式、经营逻辑均和父亲宗庆后有较大差别。
宗馥莉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父亲给了她很好的起点,让她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美式商科教育则让她有大胆创新和果断改革的能力。
发展至今,可以看出相比走亲民路线的宗庆后,集团中的旧部并不喜欢宗馥莉的“能力”。宗馥莉想做大做强,其他人只想平稳发展,股权却决定了宗馥莉的话语权。
如不是此次事件发酵,恐怕很多人还不知道一直以宗庆后和宗馥莉个人形象出现的娃哈哈其实是一家国资控股企业。娃哈哈持股中,宗庆后持股29.4%,国资持股46%,工会持股24.6%。
因此,相比副董事长,宗馥莉更像是娃哈哈的职业经理人,个人理念与股东理念冲突,决策权与执行权冲突,甚至是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冲突,相信宗馥莉一定度过了一段非常拧巴时间。
打赢了一场舆论战?
那么,一直在宗馥莉背后支持她的是什么?
可能是能力,可能是野心,可能是高等教育带给她的自信,也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父亲传授给她的经商秘籍。
但最值得一提的,一定是情怀与民心。
擅长搞阴谋论的网友认为,宗馥莉“撒娇式”离职与复职背后是其对娃哈哈企业定位的精准判断,是对舆论走向有着清晰的认知。网友戏称,“品牌pr和市场公关的活儿都被宗馥莉拿捏了”。随意揣摩人心并不可取,但观察事情走向又觉得不无道理,宗馥莉看似辞职信,实则宣战书。
“内部不团结就是瓦解的开始”、“团结一起欺负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宗馥莉回来我就继续喝娃哈哈”、“宗馥莉是青出于蓝”……几乎一边倒的评论支持宗馥莉,压力给到娃哈哈集团,甚至直接影响了娃哈哈的销售业绩。
在外界看来,娃哈哈就是宗馥莉,他们密不可分,是一代人的饮料,是一代人的情怀。
宗馥莉明显也知道这一点,一个好的商人,能够理解人们的情怀,并以此制造情绪,进而利用情绪,最终达成目的。这种套路多见于影视娱乐领域,人的能力可能消耗殆尽,但大众情绪却是滔滔不绝的。
或者是因为舆论,或者是因为对集团产生了实质影响,或者是因为宗馥莉所掌握的娃哈哈上下游资产价值过大,最终她还是回归了,并赢得了一片赞声。
事实上,内斗也好,有一时的不愉快也好,人们都希望不要伤害到娃哈哈这个承载了一代人回忆的老国货品牌。
可以想象,此次国资+股东+老员工+宗馥莉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最终达成一个共识——确保不出大乱子的情况下,稳步推进改革。
未来的娃哈哈会是什么样就交给未来,谁能保证再过4天事情不会再一次出现反转。但大浪淘沙始见真金,还是得让子弹再飞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