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行,亟需另一新牌照?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魏寒
编辑 | 闪电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A股市值最大的农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沪农商行,601825.SH),最近在牌照方面再下一城。7月3日其发布的公告称,已于近日完成各项业务筹备工作、通过监管验收、换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获准正式开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这项新业务。
沪农商行身上的“大型银行特征”,正在越来越明显。
西部证券曾经在研报里分析称,这样的“大型银行特征”不仅仅是因为公司超万亿元的资产规模,还与其均衡的盈利结构、高占比的轻资产业务有关。此次拿下了新业务牌照的沪农商行,有望继续拓展中间收入、完善收入结构,似能向“大型银行特征”再迈一步。
不过,拿到了新牌照就等于拿到了高速发展的新机会吗?愈加明显的“大型银行特征”真的是件好事吗?
1、一个并不好挤的新赛道沪农商行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事情,2023年起就有眉目。当年10月,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已获证监会核准。对于农商行而言,这一获批非常珍贵——沪农商行是近十年来首家获批该资格的农商行,也是国内第二家获批该资格的农商行。
近期终于换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也意味着沪农商行终于可以“持证上岗”开展新业务了。
托管业务有轻资本特征,是商业银行中间收入的重要来源,有机会带来稳定的业务收入和沉淀存款。尤其是这两年银行业利息收入承压,托管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重要性愈加突出。因此,不少观点认为,拿到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对沪农商行而言是一次获得更多托管费收入、增加多元收入来源的绝佳机会。
但想要跻身新赛道,难度不小。顺着逻辑线从上游开始梳理,就可以看见三重困难。
其一,整个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正面临着增长已经见顶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同比增速从2021年和2022年的28.4%、17.5%大幅放缓到了1.7%。对于有这类资产托管业务资质的机构来说,未来两年大概率是争夺存量市场的红海商战。
其二,目前中国参与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主体有两类——券商和商业银行。虽然商业银行仍是这项托管业务的主力,但大批券商已经拿到牌照、涌入赛道,开辟“券结模式”与商业银行竞争,行业格局或将发生剧变。
其三,即便在商业银行内部,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也是一项“马太效应”明显、强者恒强的业务。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有实践经验丰富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双重优势,甚至还有对应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发挥协同效应。正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曾经发表观点指出,尽管多家城商行、农商行获得业务资质,但是中小银行客户数量有限,资金托管能力不如大行,叠加托管市场竞争激烈,非头部银行拿到资质后能不能做好,还要看各家的自身定位和业务能力。
江苏银行(600919.SH)资源禀赋、属性定位、地域特征和沪农商行相近,其发展路径可供对比借鉴。该行2014年获得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批复。历经十年发展,江苏银行“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收入”从2015年的4.53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7.47亿元,年复合增速约6.45%。
值得抱有期待的是,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是一块赚钱能力很强的牌照。目前银行托管业务覆盖的资金包括客户专项、保险、理财、证券投资等。以2022年数据为例,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在所有托管产品规模里只占约12%,但带来的托管费收入占比高达48%。
据此来看,沪农商行想要靠这块新牌照书写增长奇迹绝非易事;但倘若成功,将会是一个“大惊喜”。
2、高比例房地产贷款被指摘已久沪农商行的资产规模是农商行中的佼佼者,资产质量怎么样?不良率、逾期率、拨备等核心指标显示,近些年该行资产质量虽然有些小幅波动,但是整体而言安全边际仍较高。2024年一季度,沪农商行不良率环比上升2个基点至0.99%,依旧保持在1%以内。
这样不到1%的优秀不良率,背后有一些“玄机”——分看对公和零售,2023年年报显示,沪农商行对公不良率为1.10%、零售不良率为1.12%。两大重要的不良率都高于1%,为什么整体不良率却只有0.97%?
这是因为在沪农商行的贷款和垫款总额里,还有占比超12%、总额855.21亿元的票据贴现,这些票据贴现的不良率几乎为0,因此拉低了整体不良率至1%以下。
对比另一家大型农商行渝农商行(601077.SH),其2023年贷款和垫款总额里的票据贴现占比只有不到9%,因此在对公不良率只有1.04%、好于沪农商行的情况下,却因为零售不良率偏高、票据贴现占比较低,令整体的不良率表现落后于沪农商行。
对于资产质量,市场关注的重点还有沪农商行对房地产行业公司贷款占比较高。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年末公司对房地产业贷款余额1046.65亿元,同比增长4.16%;不良率从1.39%大幅攀升到了2.18%。与此同时,房地产业也是沪农商行贷款余额最高的行业。
对于房地产行业不良率大幅攀升,2024年5月8日沪农商行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首席风险官朱卫表示,主要因为个别房地产贷款出现了临时性的危机,并非系统性风险爆发,该行地产风险可控。
不只写在财报里“显性”对房地产业公司贷款,沪农商行还与地产业和房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1年,沪农商行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一家名为“上海恒投农业发展”的公司一跃成为沪农商行在农林牧渔业的最大客户,贷款余额近3亿元。工商数据显示,这家农业公司注册资本1.85亿元,由恒大集团通过恒大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持股。
沪农商行还在持续对房地产业授信。2022年11月30日,该行宣布已与三家地产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总额200亿元的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等业务品种。这三家公司里既有国资背景的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也有非国资背景的宝龙地产、复地集团。
从战略定位来看,农商行有坚守服务“三农”和小微市场的使命。因而多年以来,沪农商行对房地产业放贷比例过高、偏离农商银行定位的讨论一直不绝。在2020年冲刺上市之际,沪农商行曾经回应称该行业务拓展立足上海,区域内房地产业发达,因而这个行业业务占比较高,且该行也在支持区域内各类园区、保障性住房等建设。
3、亟须的是另一张牌照?除此之外,还有一片事关理财业务的阴云,正在向中小型银行靠近。
6月末,多家媒体报道,已经有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城农商行收到监管提醒,要求于2026年末将存量理财业务清理完毕。这对于本就没什么理财业务的小银行而言影响不大,但沪农商行恐怕不能“躺平”。
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目前沪农商行存续理财产品483只,总规模超过1800亿元——这样的规模,排在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也是未获批成立理财子的银行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为了规范银行表内表外业务的稳健经营,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业务从2019年起正式进入“银行理财子公司”时代。目前市场理财规模28.98万亿元,其中理财子的理财规模25.27万亿元。未来理财市场的竞争,将会是有独立理财子公司资质玩家们的竞技场。由此看来,相比前述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而言,沪农商行更需要的,或许是一张理财子公司通行证。
好在事情仍有转机余地。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文章透露,部分经营稳健的银行仍有望获批拿到银行理财子公司牌照。即便拿不到牌照,未来中小银行也有机会通过代销开展相关业务,只是竞争力显然会被大幅削弱,尤其是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的能力。
总而言之,理财市场已然被具有先发优势的理财子公司争夺分食,清理非持牌机构业务的计划也已经提上日程,留给沪农商行争取一张理财子牌照的时间有些紧迫。
近期沪农商行还因“独董专业户”卷入负面舆情,有独立董事被指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据上市公司公告,沪农商行独立董事陈缨还任职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董事、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独董、中国重工(601989.SH)独董、平煤股份(601666.SH)独董、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独董。尽管依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上述任职刚好达到了“独董原则上最多担任三家境内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上限、不算违规,但依旧招致了舆论犀利评价。
沪农商行也曾经收到千万级罚单。上海银保监局在2023年6月给沪农商行开出多张罚单,针对“并购贷款未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监管要求”等19项违法违规行为,合计罚款1160万元。
因此说,在齐全的牌照、劲头不错的增长之外,沪农商行还需要继续践行审慎合规经营、擦亮农商行的定位和特色,才能扛起市场对它的农商行龙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