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社会资本对农技推广驱动农业技术

导读社会资本对农技推广驱动农业技术。这几天,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庆正在新加坡考察当地农业及其政策和资本支持状况,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对农技推广驱动农业技术。这几天,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庆正在新加坡考察当地农业及其政策和资本支持状况,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是他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他结合在日本、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的考察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技推广的作用不可小觑。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

资本是逐利的,而农业又是长线投资。“由于我国体制和机制原因,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总量较小,对技术推广作用还远远不够。”美来生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与王晓庆等人的观点不谋而合。

实际上,除了社会资本,还有国家资本。现有条件下,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成为社会资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之一,正在我国快速兴起。

资本追逐“有前景”的技术

过去几年,要问谁在农业领域最活跃,无疑是资本,这是其特点使然。联想、中信、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社会资本纷纷向农业领域进军,吸引社会眼球。

细细看来,他们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比如,京东成立智慧农业共同体,腾讯发布“互联网+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百度用AI技术赋能农机制造……从它们的布局来看,无一不体现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

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郑炎成看来,资本总是本着获利最大化原则,主动寻求与其他要素实现最优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态。

驰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震和王晓庆、刘石等人的感受一样,技术是最优组合里的必选。

接触粉垄耕作技术4年多,杨震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杨震过去从事建筑行业,在公司面临转型时,看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他便转向农业领域。偶然一次机会,他得知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发明的粉垄耕作技术。

经过一年多的跟踪、考察,杨震决定投资,并开始谋划他的粉垄商业蓝图。

“有前景”是杨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提到最多的词,也可以看成他选择农业技术的标准。有前景,也恰恰是社会资本最看重的一点。

记者发现,农业技术更多来源于农业科研院校,这也成为社会资本合作的主要对象。

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升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从事果蔬产业。海升集团总经理王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他们自始至终都把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

自建厂至今,海升集团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等院校合作。

海升集团热带水果事业部经理冯欣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们每年有三次请国外专家来海升集团进行技术指导,而公司员工也会去相关院校拜访、请教。频繁往来,海升集团的目的就是将成熟的技术落地。

除了同农业科研院校合作,海升集团还注重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

不只看重单一的农业技术

王晓庆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一的技术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社会资本更在意技术整体解决方案。这也是记者采访其他企业时得到的答案。

发展至今,海升集团愈发感觉到,需要借助数据化平台解决信息流、数据共享的问题。今年,他们与阿里巴巴合作。

冯欣欣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合作,实现数据标准化、数据的系统化上云、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为数据流通、挖掘,种植业数字化、智能化打基础。

海升集团的最终目的是,将整套技术解决方案落地,然后传到全国近40个果蔬示范基地,进而带动行业的发展。冯欣欣承认,数字化转型这条路的未来很美好,但现在确实很艰难,“所以我们要砥砺前行”。

“未来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种田,要有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流程,而不再是靠经验,这需要科技手段。”王晓庆说。

多年来,水木九天致力于提供农业综合解决方案。以低耗能解决方案为例,水木九天通过广泛使用终端滴灌、营养液精细化配比、能源消耗实时分析等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对传统农业成本的严格控制。根据初步试验的测算,单位用水和用电量分别是传统阳光温室的1/10和1/3。

此外,水木九天基于物联网技术,构架了从信息采集到信息处理以及存储反馈的整体方案。

然而,整体农业解决方案面临重大推广难题,王晓庆、刘石等深有感触。

体制机制的障碍是焦点之一。“社会资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当然有,但是现在的体制机制不利于社会资本的进入。”刘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刘石表示,像美来生威这样的农业服务组织根本没有资格申请国家的政策支持。于是,社会资本只能集中在短平快项目和政府项目,比如房地产、互联网等,很少长线投资,而农业属于后者。“体制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

投资粉垄耕作技术4年多,杨震一直自己出钱做推广,但他相信国家政策终究会有所改变。

寻找技术推广最优路径

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并不能完全市场化。在王晓庆看来,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需要政府的引导。

近年来,国家的确大力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改造传统农业。但刘石发现,他们更多集中于“小农业”范畴,比如蔬菜、花卉、水果等领域。

刘石分析,国家给农业的定位是保证粮食安全,不是盈利和发展经济。因此,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看,投入产出比无法和其他行业相比。在他看来,中国农业的核心是“大农业”问题,即粮油棉的生产规模化和产业效率问题。

囿于多种原因,社会资本不得已寻求其他方式走进农业,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PPP模式是正在探索的路径之一。PPP也称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在我国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去年,国家发改委和原农业部联合印发我国农业领域首个PPP指导文件。

针对农业领域周期长、收益率不高、风险较大等特点,“引进中长期资本来满足PPP项目的资金回收和偿付需求是很有必要的”。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记者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采访了解到,2016年以来,由社会资本方京蓝沐禾节水装备有限公司和当地政府合作,采用“投建管服一体化”PPP模式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双方合作期限为21年,目前已取得显著效果。

巴林右旗副旗长田海峰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以前的土地整治项目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只能满足土地基本建设需求,项目竣工验收后,远不能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导致信息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无法得到推广应用,使项目综合效益长期处在低水平徘徊。

现在不一样了。记者在他拉宝力格嘎查项目区看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水肥一体化等设备一应俱全。让当地农民高兴的还有,通过网络可以远程监测土地墒情,分析需要灌溉的用水量。

但该项目是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会继续总结各阶段经验,为进一步推广和示范提供实践基础。”赤峰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颖达说。

■本报记者 秦志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